来源:雪球App,作者: 铜板二代1912,(https://xueqiu.com/1785441490/350310608)
为什么说阿里离不开蒋凡?从“太子”到“弃子”,再到“救火队长”,这一路走来的故事,蒋凡的角色也是至关重要。要是问阿里巴巴这两年最大的变化有哪些,嘿,那可真不少啊!其实,答案可能并不是马云退休,也不是被反垄断罚款,而是一个叫蒋凡的85后又一次站了出来,重新掌握了大权。2025年8月29日晚上,阿里发出了二季度的财务报告,显示收入达到了2476.52亿元,同比增长了2%,不过这其实比市场的预期要低一些。要是把已经卖掉的高鑫零售和银泰的部分算掉,实际的增长速度则是10%。让人挺意外的是,净利润竟然降了18%。利润掉头向下,嗯,这在以前阿里身上可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。要是你还记得前段时间那场激烈的外卖大战,再看一眼美团的第二季度财报:美团2025年第二季度的经调整净利润猛跌了89%,只剩下大约14.93亿元人民币。你是不是觉得阿里的财报看起来还算不错了?阿里舍弃利润,就是为了在即时零售这块拼命烧钱,而这背后其实是一场大冒险。而押这个大注的,正是蒋凡。从太子到弃子再到救火队长到2020年4月,那时候蒋凡的老婆董花花在微博上把小三给揭了出来,目标是网红张大奕,这事儿闹得满城风雨,大家都在围观八卦。当时蒋凡的身份可是亮眼极了:淘宝天猫的总裁,阿里最年轻的合伙人,34岁的M7级别高管,简直就是“接班人”的标配。阿里对蒋凡的处理相当果断:撤销了合伙人身份,降了级,还取消了所有奖金。结果,他从前的高位一落千丈,被派到海外业务——那可是阿里内部大家都不愿意涉足的烂摊子。不过,事情还没完。到了2023年7月,蒋凡又回到阿里的合伙人团队里。大约一年多后,2024年11月21日,阿里成立了电商事业群,蒋凡亲自担任CEO。到2025年第二季度,阿里再次进行架构调整,把淘天集团、饿了么和飞猪合并成“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”,蒋凡仍然在掌舵。为什么马云要把他请回来?看看他在流放期间的成绩单:二季中,阿里国际数字商务集团赚了347.41亿,比较上年增长了19%。阿里的海外速卖通Choice业务单位的经济效益一直在慢慢变好,Trendyol也呈现出不错的转变。被贬谪的罪臣却硬是把阿里最难搞的难题给解决了。500亿补贴的外卖战蒋凡一回来,最厉害的一招就是推出淘宝闪购。到2025年2月,京东正式涉足外卖市场。四月末阿里宣布加入战局,把“小时达”升级成“淘宝闪购”。到了7月2日,阿里宣布推出500亿元的补贴计划。这个数字真是让人震惊啊!美团2024全年赚的钱也才358亿,而阿里直接拿出差不多美团一年半的利润来搞,这操作也太猛了吧!所以啊,阿里二季度的销售和市场开销猛增62.64%,一共到达了531.78亿,占总收入的比例也是从13.4%一下子飙升到21.5%。自由现金流一下子变成了流出188.15亿,去年同期可是还流入了173.72亿呢!蒋凡在财报电话里挺从容的,说:“第一阶段的目标已经超出了预期。”什么目标?咱们看数据:每天最高订单量达到了1.2亿单,8月份的日均订单数是8000万。而月度活跃的用户人数达到了3亿,比4月翻了一倍。在8月的前三周,淘宝APP的月活跃用户数同比增加了25%。蒋凡提到,光是外卖配送到家的订单比例来算,淘宝闪购已经遥遥领先市场了。这话或许有点夸张,但确实戳中了对手的痛点。美团二季度净利润同比猛跌96.8%,京东的净利润也缩水了50.79%。这三大巨头为了外卖市场,纷纷赔钱打广告,真是拼了。不只是外卖,是万亿生意不过,蒋凡的野心可不止局限在外卖这块。他把即时零售划分为两类:一种是近场原生,另一种则是远近场相结合。近场原生其实就是对传统外卖的升级版。比如淘宝闪购的闪电仓,已经超过5万家店面,订单量相比去年增长了360%。再看看盒马,接入之后,线上订单突破了200万单,比去年也多了70%。远近场的结合才算是真正的杀手锏。天猫超市从B2C模式升到了近场闪购,连天猫的线下门店也都得接入进去。蒋凡的目标可不是闹着玩的,他说:“未来三年内,闪购会为平台带来一万亿的新增成交额。”一万亿这个数字啊,挺吓人的。比如说,2024年美团整一年下来,GTV(总交易额)也是差不多一万亿左右。挺有趣的是,蒋凡还说淘宝闪购也打算搞“到店”业务,团购和自提啥的都要搞。这不是跟美团正面硬钢嘛。为了提高效率,蒋凡提出三个优化方向:第一,调整用户群体布局,增强忠实客户的份额;第二,改进订单组成,增加高价值订单的比例;第三,优化履约流程,利用规模优势降低物流开销。就是说,把“花钱大战抢市场”变成“精心管理、精细运营”。其实,阿里之所以敢大方拿出一笔巨款投入到蒋凡身上,是因为公司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十足,觉得他对业务的把握和领导潜力很大,投资也是为了长远布局嘛。国际业务:从亏损大户到准盈利阿里国际业务的调整变化,确实也反映出了蒋凡的实力和影响力。到2020年,他接手这块业务时,亏损一年比一年大,基本没人看好,觉得几乎没用。如今呢?到第二季度,亏损已经缩到5900万了,要知道去年同期亏了37亿,上季度亏了35.74亿,差不多快接近收支平衡了。蒋凡到底是怎么搞定的呢?速卖通的Choice业务扛起了大梁,单位经济效益好了,订单品质和利润都往上走。Trendyol的海外市场也在变好,虽然收入增长速度从之前30%多降到19%,可盈利水平却是突飞猛进。这就是蒋凡的风格:不盯着那虚浮的增长数字,而是注重稳健、持久的发展。电商的代价和赌注二季度的财报还透露了个挺重要的消息:阿里云的收入达到了333.98亿元,增幅26%,创下了近三年来的新高。跟AI有关的产品收入已经连续八个季度保持三位数的增长,现在在阿里云对外的收入中,比例也超过了20%。吴泳铭提到,AI加云和大消费平台这两块,算得上是阿里未来发展中的两大历史性机遇。其实,把这两大机遇串联起来的,可能还得靠蒋凡。想象一下,AI带动的个性化推荐配上实时配送体系,再加上全球供应链,这才是阿里打算布局的大局。为这局棋,阿里可是拼了不少,投入了不小的成本。二季度的净利润掉了18%,不过要是把在淘宝闪购上的投入给算出去,中国电商集团的调整后EBITA其实还是在增长的。就是说,利润的缩水,全是因为在大搞即时零售,花了不少钱。徐宏在财报会上直言不讳地提到:“这是战略性投入,虽然短时间内会拉低利润,但从长远来看,价值可是非同小可。”市场反应挺耐人寻味的。财报一出来,阿里美股一开始掉头走低,接着又反弹,最后涨了11.78%。投资者们似乎已经接受了“用利润换未来”这套策略。行业里有这样一句话,叫“蒋凡定律”:把一堆烂摊子交给他,三年以后还能变成一个独角兽。淘宝搞移动化,他只用了一年;国际业务扭亏,也花了三年。如今整个阿里电商都掌握在他手上,估计还得需要点时间吧。从二季度的财报来看,阿里电商虽然在逐步回暖,不过进展嘛,确实不算快。中国电商集团那点10%的增幅(不算已经售出的产业),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,顶多算是站稳了脚跟,算得上是保持住了阵势。蒋凡的策略挺明确:不是追求短期的爆发式增长,而是着眼于打造持久的竞争优势。即时零售就像是基础设施,一旦搭建完毕,那就是一条稳固的护城河。他在电话里提到,淘宝闪购不能只盯着外卖这块,要从短期、中期、长期这几个角度一起来看。短期内可能会烧钱抢市场,中期则要注重提升运营水平,长期呢,就是要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生态闭环。这就像当年的淘宝一样,最开始靠烧钱来培养用户习惯,然后靠规模效应压低成本,接下来再靠整套生态体系来赚钱。阿里的未来系于一人?挺特别的是,蒋凡的崛起,刚好揭示了阿里的一大难题:这家企业太过于依赖某个人了。马云时代就靠马云,张勇时代靠张勇,现在轮到蒋凡和吴泳铭了。不过,要是一个真正牛逼的公司,应该是系统的成功,而不是某个人的光辉。40岁的蒋凡还能坚持多久,没有人能说得准。不过可以肯定的是,阿里电商的未来走向,至少在接下来的三年里,都是绑在他一个人的身上。当一家企业把全部寄望放在某一个人身上,意味着其他方案已不太可能了。而蒋凡,刚好是那个合适的人,恰逢其时出现了。他到底能不能真正帮阿里电商扭转局面呢?二季度的财报仅仅是个开端,五百亿的补贴究竟能不能带来一万亿的GMV?即时零售能不能变成新的增长动力?国际业务到底能不能实现真正赚钱?大概得等到2026年才能见分晓。那时咱们才知道,蒋凡究竟是不是阿里的救星。有一件事可以肯定,没有蒋凡的话,阿里可能都不敢再这么疯狂地烧钱了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他其实已经占了上风。